張樹強牧師─教養孩童(三)把最好的給子女

posted in: 未分類 | 0

  「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,反給他石頭呢?求魚,反給他蛇呢?你們雖然不好,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,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,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麼?」(太7:9-11)

  為人父母都是想把最好的給子女(排除一切與人比較,爭相炫耀的心態),正如天父愛我們,把更好的東西給我們一樣;所以,會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,希望子女學懂琴、棋、書(法)、畫、舞,十八般才藝,樣樣皆曉。增強子女的競爭能力,送他們入讀最好的學校(不考慮是否適合),這都是天下父母心,可明白和體會。

  然而,為人父母要分辨那些是必要的,那些是可有可無,那些是重中之重,要放在首位,堅守陣地,不能失去,一旦失去了,會影響子女的一生,後悔莫及,做父母要懂得為子女排好次序,比為他們找一間最頂級的學校更為重要,更要花時間和精力。

  教會「父母錦囊」群組的父母也表達了他們期望子女一生能擁有些甚麼?包括有:健康的身心靈、良好的語文能力、社交能力、寫作能力、良善樂觀、行公義、好憐憫、樂於學習、善於思考、勇於創作等;關於信仰方面,期望他們對上帝有不變的信心和愛心,聽從神的教導,尋找並順服神給予他的召命,跟隨神的腳步,樂意事奉主,一生行在神的旨意裏,活出討神喜悅的人生。

  我也是父親,當我知道要做父親的一刻,我非常興奮,因為我可以將我畢生所學的聖經知識,神學知識全教曉他,使他也像我明白神的話語,但這個意念很快就被上帝敲碎了,隨之而來是上帝放在我心中兩樣重中之重的事,託付我要教曉孩子:

  1. 認識至聖者,敬畏神

讓子女自幼就知道家中不單只有父母,兄弟姊妹,也有上帝,祂與我們同在,生活在一起,所以,他們自幼就意識有神存在(這就是猶大人的宗教教育),祂是愛我們,幫助我們,是我們家中的一份子,祂是最大的,比父母更大,要敬畏祂。雖然看不見祂,但可以認識祂(以後會分享如何?),每個主日都與祂有約,無論風吹雨打,生日或考試,都不能失約,都要來到教會親近神。

為子女禱告,求神幫助他們親身經歷上帝的真實和奇妙,以致他們所信的上帝不是從父母口中認識的,乃是他們親身經歷和體會,從而確認是他們的上帝。

把最好的給子女,「好」原文「ἀγαθός」,《路加福音》10:42—「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,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(ἀγαθός)的福分,是不能奪去的。」不可少的上好福份,就是聆聽神的話語(Logos),既是上好(ἀγαθός)的福份,又不可少的,為人父母就要盡心竭力帶給子女,不可掉以輕心。

  1. 美善(ἀγαθός)的品格

香港的教育著重知識的灌輸,欠缺獨立思考及創意,德行的培育更不被重視,禮義廉恥,忠恕孝悌,君君臣臣,父父子子的德育完全欠奉,下一代徒有知識,就正如聖經所說:「…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的,惟有愛心能造就人。」(林前8:1)「愛心」就是美善的品格,沒有美善的品格,只有知識,就好像將鋒利的刀放在一個惡人的手裏,讓他任意妄為,擁有知識去做壞事。所以,另一重中之重要給子女的是培育他們有美善的品格。

《馬可福音》10:17-18—「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,有一個人跑來,跪在他面前問他說:『良善(ἀγαθός)的夫子…..。』,耶穌對他說:『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(ἀγαθός)的,除了神一位之外,再沒有良善(ἀγαθός)的。』」耶穌給人的形像和稱許,就是「良善」的夫子,「良善」是神的性情,在耶穌的身上可找到,所以,要讓子女學像耶穌,結出聖靈的果子,擁有美善的品格,這是第二個「好」(ἀγαθός)東西給我的兒女。

  子女可以一無所有,但不能沒有以上這兩件最好的東西。其次是語文能力、邏輯思維、社交技巧和音樂的培育。中學階段只要學到語文能力(中、英文)和邏輯思維(數學)就已經一生受用不盡。

  • 語文能力是有助以後自我學習及與人溝通的能力,可擴闊知識領域及國際社交圈子。

  • 邏輯思維有助解決生活問題及增強處事能力。

  • 社交技巧是一種親和力,可以建立友誼,認識更朋友,所謂「在家靠父母,出外靠朋友」,有人在身邊幫助,很多事情都容易辦。

  • 音樂的培育。音樂的用途很多,它可以陶冶性情,平衡人的心理狀態;它也是國際的語言,只要彈奏或高歌一曲,都會令人感受你的心情和表達。最重要是當你有朝一日隨風而消逝,還有「音樂」可以成為他的良伴,舒解他的情懷。

(以上所講只是概念及簡述,往後會有詳細闡釋和分享,如何將理念變為真實,這就要從生活實踐開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