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樹強牧師─教養孩童(十二)如何教導過度活躍症的兒童

posted in: 未分類 | 0

前言

相信上世紀九十年代極少聽到專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的名稱,孩子有用不完的精力是正常的,蹦蹦跳跳好過呆呆滯滯,因為孩子呆呆滯滯,不走不跳,一定是身體不適,活躍的孩子也得人喜愛,但其後發覺孩子的活動量過多,且行為不受控制,例如:對人有騷擾性、說話無理取鬧、頂撞長輩、製造不必要的噪音、肢體暴力等,上一代的父母會認為是孩子的劣根性,頑皮,不聽教,從不認識自己的子女是屬於專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的孩童。

何謂專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(ADHD)?

  專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 (Attention Deficit / Hyperactivity Disorder,簡稱ADHD) 是指大腦運作與一般人有明顯差異,導致集中能力及抑制衝動能力表現較弱的情況。ADHD兒童比同齡兒童較難抑制行為反應,使他們的行為表現得較為衝動及活動量較高,會為他們的學習、生活及社交帶來負面的影響。根據不同的研究報告顯示,每100名學齡兒童中,約有3至7人患有ADHD。而男女比例估計為4比1至9比1。女童通常較遲才被發覺出現問題,有專家指這可能是由於女童的病徵普遍比男童輕微,在診斷時亦較男童難於察覺,所以較少被家長及老師發現而作出轉介。[1]

  專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的孩子可有三類:

  1. 専注力失調型(Predominantly Inattentive Presentation)

  2. 過度活躍及衝動型(Predominantly Hyperactive/Impulsive Presentation)

  3. 合成類別(Combined Presentation)

  最難辨識是専注力不足,因為専注力不足的孩子可以坐著玩上打機遊戲兩、三小時,非常専注,何來専注力不足的問題?其實,専注力不足是指在某個情景中,孩子沒有把注意力放在應該専注的地方,例如:學生上課應該専心聽老師授課,但他卻只注意室外的事物,這就是沒有把注意力放在適當的地方。[2]

專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的孩童有何行為表現?

I、専注力不足孩童的行為表現

  1. 經常粗心大意犯錯,不留意小節,工作不精確,例如:看錯試題,答漏試題等。

  2. 工作或遊戲時難以維持持續注意力,比如:在上課或長時間閱讀時難以維持専注。

  3. 直接對話時,常好像沒有留心在聽,心不在焉,如在發白日夢。

  4. 經常難以遵循指示去完成任務,比如:做課堂練習時表現散漫,只完成小量習作。開始工作後很快失焦且容易分心。

  5. 經常在組織工作與活動上有困難。

  6. 經常逃避、討厭、或不願從事需要持久心力的工作,例如:看長篇文章、填寫長長的表格。

  7. 經常遺失工作或活動所需要的東西,例如:忘記帶課本、功課、文具、手機、鎖匙或書包等。

II、過度活躍孩童的行為表現

  1. 經常手腳不停的動或輕敲/踏,製迼不必要的聲音,或者在座位上蠕動。

  2. 經常在該安坐時離席,沒有得到老師的批准而擅自離開座位或四處徘徊。

  3. 經常在不宜跑或爬的場所跑或爬

  4. 經常無法安靜玩或從事休閒活動

  5. 經常處在活躍的狀態,好像被馬達驅使般的行動,別人會感覺他坐立不安或是難以跟得上。

  6. 經常太多話,隨意呼叫或談論,不斷閒談,騷擾其他人。

  7. 經常在問題尚未講完時衝口說出答案,在傾談過程中不能等待輪流說話。

  8. 經常難以等待排序,例如:排隊。

  9. 經常打斷或侵擾他人進行的活動,給人的印象是沒有禮貎,嚴重時會推、打其他同學,向同學扔物品。

教導専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孩子應注意事項[3]

  何仲廉博士對教導ADHD的孩子有一番本領,以下的建議引自他的大作《AD/HD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樣》其中一章節。

  1. 減少做功課的環境可能出現的誘惑

要子女専心做功課,首先減少環境方面能出現的誘惑,以免分散注意力,甚麼是誘發因素?例如桌上擺放一些玩具、座位太近街景,孩子便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。

  1. 教導孩子各種學習策略

ADHD的孩子做功課,尤其是作文,不可採用「放羊」的方式,因為他們會呆上幾小時都無法有進展,需要為他們定下框架,他們在這框架下填上裏面的內容,就會感覺不是一宗永久不能完成的工作,而是能快速地逐部份完成。

  1. 安排行為訓練,製定檢查表

因為ADHD的孩子容易忘記帶齊所有東西,家長可以為他們製定檢查表,讓他們按著表列的清單,收拾應帶的物品,返學校一張表列清單,出街又一張表列清單。

  1. 安排一些訓練注意力活動

因為ADHD的孩子専注力不足,父母可安排一些活動,以訓練他們的専注力,例如:兩張圖片找不同之處、下棋、配對、彈琴等。學生如果每日能在回家後,用大約二十分鐘溫習點,成績會有明顯的進步。

  1. 按時服藥和覆診

如果子女經醫生診斷需要服藥,能幫助他集中注意力上課,聆聽老師講授的內容,可以追及程度,與同班同學差距拉近,豈不幸事。,、、、、、

  1. 內在歸因,強化自制力和自信心

「內在歸因」是指成功關乎自我因素,是因為我努力,勤於練習,傾向「內在歸因」的人的自信心會較強,處理事情時會較為穩妥。

「內在歸因」可增強ADHD的孩子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,有一些ADHD的孩子得知自己是患者後,便像擁有了特權一般,在課堂上騷擾其他同學上課,又像拿了准許證似的大聲說:「我一定會打擾人,我一定會走來走去,因為我是ADHD的患者。」其實這些孩子已經服藥,為何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表現?可能有其他原因,例如孩子較為任性,喜歡做甚麼便做甚麼,ADHD於是成為他們最有力的擋箭牌,這時父母便要教導子女說:「你已經服了藥,藥物可以幫助你控制自己的行為,你應該學習控制自己的行為表現。」正如一般人要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。「內在歸因」這個概念有助他們明白自己的責任和能力。

  1. 教導孩子多角度思考方式

幫助ADHD的孩子建立人際關係,可從訓練同理心入手,將自己代入別人處境,多角度感受別人的感受。並教導多角度去看事情,不要執著一個觀點與人爭辯,父母若能教導他們多角度思考,便有助解決一些紛爭。

  1. 拒絕暴力的誘惑

要讓孩子知道家庭不會用暴力解決問題的,免得孩子墮入使用暴力的陷阱。

  1. 性教育

ADHD的孩子是用雙手認識這個世界,所以被視為多手多腳的人,常會喜歡擁抱別人,但當孩子漸漸長大,就要教導他不要經常擁抱作為溝通方式,可能會被視為非禮行徑,甚至惹上官非,當子女十歲左右,父母便要教導子女性教育,男女相處時應有的禮儀和規矩。

  1. 參加專業團體

社交生活是兒童成長重要的一環,身為父母的要想辦法幫助子女加入一些團體,比如専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協會。

結語

  ADHD孩子的父母遇到的困難並不比孩子少,他們需要有很多的支援及分享才能應付孩子帶來的諸多難題,若能加入一些専業的團體,共渡時艱,會使要走的路輕省些,並獲得資源協助,有時幫助不一定是教導的方法,技巧,反而同行的同路人,彼此明白處境及困難更為重要,可強化父母心理質素,提昇應對突發事情的能力,教會會友的支持和幫助也是給予莫大的後盾支援。

[1] 輯錄自協康會網頁,https://www.heephong.org/services-and-programmes/school-aged-

 children/attention-deficit-hyperactivity-disorder-adhd?gclid=EAIaIQobChMIs_nD-

 tqA7AIVwaqWCh1PYw1bEAAYAiAAEgLc2_D_BwE

[2] 何仲廉、何陳淑敏、何子駿合著。《AD/HD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樣》。(印象文字出版,基道出版社發

 行。2017年10月初版)。33頁

[3] 同上。47-65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