區錦芸─教養孩童(十三)認識資優兒童

posted in: 未分類 | 0

教養孩童(十三)——認識資優兒童

區錦芸姊妹

2020年10月8日

孩子小小年紀,伶牙俐齒,「駁嘴」時滔滔不絕、才思敏捷;拿起玩具鋼琴彈得像模像樣;學校教過一遍的歌曲,回家像錄音機一樣不停回放……曾幾何時,我們是否有過一刹那的疑問——這孩子是不是資優兒童?這一期的父母錦囊,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資優兒童。

識別資優兒童

當大家談及如何識別資優兒童的時候,可能會立即聯想到智商測驗。一百多年前,「資優」的確是高智商的代名詞。然而,只依賴智商測驗去識別資優兒童,很可能埋沒很多資優兒童的才華,因為傳統的智商測驗並不能評估孩子不同方面的能力。美國哈佛大學的迦納教授(Dr. Howard Gardner)提出多元智能的理論,認爲人的智能可以分爲八個範疇,分別是:語言智能、邏輯數學智能、空間智能、音樂智能、身體動覺智能、自省智能、人際關係智能、自然辨識智能。每個人都擁有以上各項智能,只是在各項中的表現,有強有弱,因人而異。每項智能都可以經學習和訓練而達到一定水平。現在,東西方國家都普遍採納多元智能的概念,因此“資優” 的定義也更爲寬廣。香港教育局對「資優兒童」的定義是,那些在以下一方面或多方面有突出成就或潛能的兒童:

  1. 智力經測定屬高水平;

  2. 對某一學科有特強的資質;

  3. 有獨創性思考,能夠提出創新的意見;

  4. 在繪畫、戲劇、舞蹈、音樂等視覺及表演藝術方面特具天分;

  5. 有領導同輩的天賦才能。在推動他人完成目標方面有極高能力;

  6. 在競技、機械技能或體能的協調方面有突出天分

由此可見,我們不應該以單項的能力/測試來斷定孩子是否資優兒童。因爲人的能力是多元化的。父母要做的也不是識別孩子是否高智商,然後給他一個資優的標簽;而是要找出孩子的資優面/特長/興趣,然後加以適當的培育。

資優兒童的特質

我們經常碰到一個奇怪的現象,讓很多老師、家長頭疼,弄得學校、家庭鷄犬不寧的「壞孩子」,後來意外的發現原來他們是資優兒童,而這正是他們「搗蛋」的原因所在。

資優兒童有他們的獨特之處,若得不到適當的環境配合,家長、老師未能理解他們的表現,反視之為情緒問題、行為問題或學習問題,這樣對資優兒童的發展就會造成障礙。現實中很多資優兒童因爲得不到適當的培育,或爲了適應周遭環境而刻意隱藏其資優特質,以至長大後變得平庸。北宋王安石寫過一篇文章《傷仲永》,講的就是資優兒童「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」的故事。作爲父母應該如何培育資優孩子呢?我們可以先瞭解一下資優兒童的一些特質:

  1. 觀察力強,喜歡發問,創意無限

美國的資優教育專家琳達西爾佛曼(Linda Silverman)以顯微鏡作比喻,清楚解釋資優是甚麼一回事:「假設所有人都以透鏡去看世界,有些人的鏡片模糊不清或影像扭曲,有些清晰透徹,有些則把影像放大;那麼資優兒童所用的就是顯微鏡,而高度資優兒童的就是電子顯微鏡了。他們以不同的方法看一般的事物,能察覺到其他人看不到的東西。」因爲能見人之所未見, 所以資優兒童經常會問一些我們從未想過的問題,也會把很多看似無關的事物聯繫在一起,然後創造出超乎一般人想象的新事物。

  1. 行爲反叛,喜歡爭辯

資優兒童對「公義」二字十分敏感,對於他們認爲不合理的現象會抗爭到底;不會盲目遵循權威或既定規則。學校裏的資優學生,特別喜歡挑戰校規和師長,也因此常被誤以爲是壞學生。

  1. IQ高,EQ低,人際欠佳

很多資優兒童都會出現發展不均衡的情況,簡單說就是情意的發展跟不上智能的發展。他們覺得同齡孩子很幼稚,難以溝通,不喜歡跟同儕相處。久而久之,資優兒童就可能成爲被同儕排斥的對象。

  1. 完美主義

很多資優孩子會有完美主義的傾向,有時會因過份追求完美,而害怕去作新嘗試,又或者對別人給予的評價過度敏感。曾經有個資優學生,他經常欠交/遲交功課。老師深入瞭解後才發現,原來他不是懶惰,也不是不願意做功課,只是他對功課的要求極高,每次做完都覺得還有可以修改的地方,就這樣一改再改,改完又改,最後往往是無法準時交功課。

教養資優孩子的幾個建議

作爲資優孩子的父母,是祝福,也是負擔。父母需要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耐心與精力去理解資優的孩子,並幫助他們在智能與情意發展兩者之間取得平衡。下面分享幾個教養資優孩子的建議:

  1. 讓孩子享受童年,不要過度操練

很多時候父母發現了孩子擁有某些卓越智能,就不斷的催逼孩子專注這方面的發展,唯恐稍一鬆懈就會糟蹋了他的天賦。於是不停的讓孩子參加鋼琴比賽/奧數比賽/讓他們以最小的年齡入讀大學等等,然而,過度操練是有風險的。有些資優孩子因為過於專注發展其長處,有時候會覺得需要「回歸」去做小時候沒有做的事情,例如看卡通片/玩過家家等。父母也許不理解孩子的行爲,認爲孩子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,爲何還要玩這些幼稚的游戲。事實是,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童年。失去童年的孩子,長大後的性格容易出現偏執,或者有其他心理方面的問題。我們要讓孩子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渡過童年。假如資優兒童認為是快樂的,父母就容許他們以獨特的方式享受童年吧。

  1. 讓孩子與不相伯仲的人相處

由於與同齡的孩子發展步伐不一致,資優兒童很難融入同儕的圈子。然而,除非他們十分幸運,否則他們在學校大部分時間都會跟同輩相處。父母一方面需要鼓勵資優孩子對別人加以諒解、忍耐;另一方面也要關顧他們的需要。很多國家都有志願團體或非政府組織(例如英國的全國資優兒童協會以及香港資優兒童家長會)提供周末俱樂部,舉辦與年齡/能力相符的活動讓資優兒童參加。這些活動不單啟發和激勵資優兒童,還增強了他們與高智能同輩交往的自信和自尊,讓他們知道世界上還有其他資優兒童有著相同、相似的需要,有些兒童甚至比他們更優秀。

  1. 追求完美是壞習慣

把自己的人生標準定得接近完美或完美是壞習慣,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。假如一個人從小就覺得要完美或接近完美才可接受的話,那麽很多時候他會活得不快樂。完美主義的性格加上人生中無可避免的不如意事,往往就是導致自殺的原因。父母在嘗試幫助他們的時候,需要審視自己的行為,確保自己沒有樹立壞榜樣。舉個例子,在小三的數學測驗是否取得完美成績其實不太重要,假如父母抱怨「五十分滿分你只拿到四十九分」,那一分跑到哪兒去?這就是一個很壞的榜樣。這種教導方法會嚴重扭曲孩子的觀念,讓孩子以為拿不到滿分,別人就會把他們視作失敗者。資優孩子本來就會對自己有過高的要求。父母應該教導孩子對自己設立合理的期望,調整自己的心態,不要被劇烈的競爭和過分好勝的心態綁架了人生。

結語

我們每個人都有來自上帝的恩賜。有的人多,有的人少。然而,多少都不重要,因爲上帝早説過:我的恩典夠你用!希望我們都能當個好管家,好好發揮自己的恩賜,活出上帝喜悅的人生。

(作者是本會會友,青牧區的組員,現在教育局任職高級專業發展主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