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3有蝗蟲從煙中出來,飛到地上;有能力賜給牠們,好像地上蠍子的能力一樣,4並且吩咐牠們說,不可傷害地上的草和各樣青物,並一切樹木,惟獨要傷害額上沒有神印記的人。5但不許蝗蟲害死他們,只叫他們受痛苦五個月。這痛苦就像蠍子螫人的痛苦一樣。6在那些日子,人要求死,決不得死;願意死,死卻遠避他們。7蝗蟲的形狀,好像預備出戰的馬一樣,頭上戴的好像金冠冕,臉面好像男人的臉面,8頭髮像女人的頭髮,牙齒像獅子的牙齒。9胸前有甲,好像鐵甲。牠們翅膀的聲音,好像許多車馬奔跑上陣的聲音。」(啟9:3-9)
這段啟示錄的經文記載的蝗蟲,是非一般的蝗蟲,根據7-9節描繪蝗蟲的外貎和形狀,完全不似是有血有肉的昆蟲,反似是鐵甲戰士。這些蝗蟲是有人操縱的(有能力賜給他們),使牠們不會傷害地上各樣的青物;蝗蟲本性就是食盡地上所有青物,寸草不留。再者,這蝗蟲只會攻擊人,並且選擇攻擊那額上沒有受印記(獸的印記)的人,使他們受苦,求生不得,求死不能,至少有五個月的時間。可見,這些不是生物的蝗蟲,是受操控之物。
因為知識限制想像,生於耶穌年代的使徒約翰,只能用他有限的知識去描繪他所見的異象,就用了像蝗蟲的東西來表達他所了解的景象。
早於七、八年代,已經有人說:使徒約翰所見到不是蝗蟲,而是戰機。如今,科技一日千里,八十年代初電腦登場,九十年代初互聯網已經發展成熟,傳輸速度在短短二十年間,就由2G、3G發展到5G。戰機就是蝗蟲的看法已經改變了。俄烏戰場就出現了無人機,更似《啟示錄》所描寫的蝗蟲,受操控,選擇攻擊的對象,不傷害地上的青物,鐵甲的外形。最重要是機身比戰機細小得多,無人機與機可以互相靠近,就如蝗蟲之間可以保持近距離,完全吻合《啟示錄》這一幕景象,當然,我的知識也有限,將來會否有新的武器取代無人機,更像「蝗蟲」也未可知。不過,未來的戰爭可以肯定有機械人投入戰場。
人工智能(AI, Deepseek)的誕生,故然帶來人類的驚喜,同時,也帶來人類的驚嚇。人工智能可以自我學習,增長智慧,聽聞它的IQ可以有150,亞洲人的IQ平均是108,歐洲人的IQ平均是95-100。這高智慧的人工智能,有一天會否控制地球的能源、水源、軍事武器等,以致將來按下「核彈發射掣」不是國家元首,反而是人工智能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