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經雅各書1:19節:「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,慢慢的說,慢慢的動怒。」
從前,我常以為自己很懂得聽,也很願意聽。這幾年,卻苦了身邊的朋友,更苦了同住的家人。我越來越失去聽的耐性,腦海中經常想著工作的事情——如何回覆老闆突如其來的短訊、如何設計接下來簡報的流程。回到家中、回到教會、回到朋友的圈子,我開始失去了聆聽的耐心。太太分享身體的不適,兒子興奮地談論他對機械人的熱愛,朋友傾訴生活與工作的壓力,甚至講台上講員分享的道理……我的心思卻總在別處。
去年,因為工作緣故,我在美國待了一個半月,恰逢大選前夕。在紐約,我問客戶對2025年整體生意的預測,他們說:「只要賀錦麗當選,前景就會很正面。」不久後,我來到亞特蘭大,問了同樣的問題,另一位客戶卻堅信:「只要特朗普當選,2025年就會大好。」如今,2025年已過了大半,我們當然無法重來,也無從驗證哪種假設更準確。但有一點是確定的:人總有既定立場,而一旦有了立場,就很難真正聽進不同的聲音,甚至可能為了捍衛自己的觀點而大動干戈。
踏入不惑之年,我說話開始減少。倒不是從前話多,而是如今更謹慎,避免因一時衝動的言語傷害他人,也減少因口不擇言帶來的麻煩。偶爾想起剛進公司時,那些自以為聰明、高人一等的發言,現在回想,真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。
小兒以瞻今年四歲,身體長高了,體重也增加不少。小小的身軀,嗓門卻很大。遇到不如意的事,他會尖叫哭鬧。我習慣用眼神震懾,希望他明白嚴父的威嚴,並立刻安靜下來。太太則更有耐心,不屈不撓地鼓勵他用言語表達感受,一邊教導,一邊將他攬入懷中,讓他在情感上得到支持。
太太常對兒子說:「生氣是可以的,但要學會表達,找出生氣的原因。」她是家中最有智慧的人。聖經並未否定怒氣,只是提醒我們要「慢慢的動怒」。
透過與客戶的對話,我學會放下成見,練習「快快的聽」;職場的歷練,讓我懂得放慢言語,避免口舌之過;而太太教導孩子接納怒氣的方式,不也正是天父對我們的教導嗎?祂要我們正視情緒,卻不讓怒氣失控以致犯罪。感謝天父,讓我從生活的點滴中,體會這段經文的深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