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了一本新買的舊書,2000出版,到現在為止,已經十次再版,書名為Distinctives – Dare to be different(敢於不同),作者Vaughan Roberts。在引言部分提及一個探討同輩之間對年青人的影響的一個研究,令我有不少的反思。
十位參與者在每一輪測試中,只需要面對一條簡單的問題:在三條直線中,指出最長的那一條。不過,在測試開始前,研究單位早已秘密地邀請其中九位選擇第二長的,為要觀察第十位參與者的反應。
在第一輪測試中間,眼見九位同時指向第二長的那條線之時,第十位參與者顯得有點困惑。所以,在進行第二輪測試前,他再次尋求清楚指示,然後繼續測試。不過,往後重覆的測試中,九位繼續指向錯的那一條。到最後,第十位在大多數的情況下,沒有選擇最長的,卻是跟著大隊,指向錯的那個答案。
研究發現,不只是這一組,當中有至少75%的參與者,都有類似的情況出現,最終因為群眾的壓力下,被人影響,走向錯的方向。
或者我們會認為這種群眾壓力,只會在年輕一輩中出現,但其實,每一個人都難以獨善其身。在任何群體的生活中,或多或少,或大或細,總會發生,在教會中如是,在這個社會更是,無論你覺得自己是一個赫赫有名的人,或者一個寂寂無名的小卒,或老,或嫩,這個互動,都在發生當中。
問題是,作為跟隨耶穌的我們,是我影響人,還是人影響我。
這本書的切入點,就是要我們在這個大環境下的互動中,夠唔夠薑,敢於作一個不同的人?不是為了不同而不同;而是為福音緣故,為堅持真理而活出不同呢?!
同樣,互動的過程,我們也會有影響到別人的時候。但被我們這班有神的形象,被福音所先影響,跟隨耶穌的人,所影響的那些人,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?
主耶穌在世的生命,影響了不少的人,最貼近祂的就是身旁的使徒,被祂所影響的,最後也成為一個一個影響人,同時成為跟隨主耶穌腳踪的人。
求主幫助我們,成為一個堅守福音,敢於不同,並且願意用生命影響別人,一同成為一個跟隨主耶穌腳踪的人。